這一篇短文,是看到詹宏志談台灣Internet創業與資本市場的簡單感想,也向讀者們推薦這篇文章,
感謝摘錄與整理者Tai,讓我們這些沒有參與該次活動的創業者,有機會完整閱讀與了解到這場頗有意
思的演講。
凱文的感想是,網路公司其實有點像小孩,比較理想的模式是,創業家負責生出來,然後養到1歲(用來
證明這個小孩是健康的,DNA是正常的,沒有重大疾病的),1歲到20歲之間,必須由投資人養育,只有
花錢沒有賺錢的機會,還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去培育與教育,但是到了20歲,就可以開始上班賺錢,開始
回饋養育他的照顧者。偏偏台灣的網路資本環境,創業家要向VC保證小孩會長高到185公分、智商200
唸哈佛而且畢業後年薪千萬,創投才願意出資認養,過於嚴苛與過度要求早期現金回報,或許是台灣
網路公司如此稀少,創業家處境如此艱難的原因。要將公司做大做穩,需要時間與經驗,偏偏這並不是
網路創業家的專長,他們專精的領域是創新與突破,做一種前人沒有想過的生意或服務,然後在適當的
資本環境下成長、茁壯甚至找到新的獲利模式或達到經濟規模。
大型公司輕視與忽略網路的力量,他們恐龍的思維與作法讓他們在台灣市場仍然可以存活的很好,也壓
抑的網路創新與網路公司在台灣萌芽的機會。就如同凱文最近看到某賣場,消費者可以上網選購商品,
然後開車到他們的賣場拿貨,差點沒有昏倒,難道把商品送到消費者家中,是不可能的任務嗎?是什麼
原因讓他們在網路時代,仍然採取最原始的作法呢?或許是一種恐懼,一種擔憂賣場人潮減少的恐懼,
讓他們沒有看到潛在營業額增長的機會。
台灣的資本市場基本上已經跟網路創業脫勾很久了,社會上用冷眼看著一批批年輕人燒盡自己的微薄的
資本與夢想,然後被逼著去考公務員,去追求一份一生收入可以完全預測的工作,或是去當大公司的一根
微不足道的螺絲釘,僅因為這些公司可以準時付薪水,讓年輕人揹貸款去買一間幾十年後變成破磚爛瓦的
房子。這樣的話,只是讓台灣離世界創新舞台越來越遠,希望詹宏志的這篇文章有機會能夠改變台灣網路
資本籌措的現狀,雖然凱文認為機會是非常渺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