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yatch 

從前凱文念MBA的時候,同學們談到產品如何製造與壓低成本時,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地說「交給亞洲
工廠代工」,而我們在報章網路上,也會看到某公司或工廠,因為打入明星產品的供應鏈而股價飛漲
對照Mr.6 這篇探討華人為什麼沒有世界級品牌的文章時,我們會發現,因為文化、傳統、教育、資金
規模與經營心態,華人似乎對品牌興趣缺缺,但是談到代工則是生龍活虎全身是勁,每年照慣例也都
會爆發搶單大戰,A廠從B廠手中搶過HP訂單,B廠從C廠搶到Dell訂單,C廠則是跳樓大降價流血從A
廠搶到Apple的訂單,走火入魔的結果是,搶到訂單的廠商不一定賺到錢,但是老闆往往從股價三級跳
中賺了一大票。代工是華人的天性與專長嗎?看起來好像如此,我們對於料件繁多,人工密集及彈性生產
的能力,已經遠超過歐美甚多,也總是能夠找到更便宜的原料及人工來源,同時不需要花太多錢在環保與
污染控制成本上,在原型機推出認證後,接下來則是漫長的costdown過程能夠一直地持續。雖然國外的
原廠及駐廠人員往往對料件的品質及強度有很嚴格的要求,還是可以賺到錢,而且一直擴充代工的版圖。

以軟體及行動裝置來看,現在手持裝置最強的iPhone與SNS王者的Facebook正巧都是純正的美國廠商
掌握品牌及技術API的關鍵,擁有龐大的市場與充裕的資金,台灣新創網路創業家,還要艱苦地自己成立
獨立網站嗎?還是乾脆隱姓埋名地幫這些領導品牌代工,製作各種app及行銷活動?這些事情可以見到
立即而明顯的現金流入,對於台灣創業家來說或許網站及程式的技術不是難題,但是行銷網站的技巧及資
金則普遍缺乏,也往往沒有網站行銷人員的編制,創辦人自己就是網站的推銷員與代言人,這其實不是正
規的網路創業模式,但卻也是無奈下的現實(某種程度來說,獨立網站就是自己打品牌,爭取網友的認同,
做app有大樹可以靠,網友們採用的門檻降低了,吸收會員變容易了) 

搞品牌賺不到錢,風險又高,之前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業務,讓自己遍體鱗傷,最後甚至要企業更名,聯想
併購IBM個人電腦及筆電部門,也是不如預期,反觀代工大廠如鴻海廣達仁寶,依然是活蹦亂跳,毛利雖然
年年被大廠削減,但是這些企業藉著靈活的採購及成本控管,仍然有辦法生存下來。在台灣網路創業這一塊
我們看到許多檯面上的績優網站逐漸轉向幫這些裝置或SNS代工或舉辦活動,或是想盡辦法讓自己網路上的
內容可以發佈到諸如像臉書之類的SNS網站。2010年我們還會見到台灣有大量的獨立新創網站出現嗎?還
是我們會看到一群新興的網路行銷及代工公司出現?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p.s. 其實不論是iPhone還是臉書app,創業家的程式還是自己的,營收也可以自己擁有或付出抽成佣金
(iPhone)跟傳統的代工(買方出錢,掛買方的牌子出貨)其實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凱文在此要講的概念是
代工與app製造者的公司及品牌幾乎很難被使用者重視,這點是相同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bman 的頭像
    webman

    凱文的網路創業觀察

    web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