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het  


東南亞的小包裝經濟(Sachet Economy in South East Asia)

討論東南亞電子商務或跨境電商時,商品力是一個關鍵!商品力就是一個產品
在當地的綜合競爭力,這含蓋了品牌知名度、品質、口碑、價格、包裝與通路。

就包裝而言,我們可以普遍觀察到小包裝經濟(Sachet Economy)在南亞與
東南亞高度盛行的現象,所謂Sachet就是連續封裝的塑膠或鋁箔裝粉末或液態
固態商品,可以用手撕的方式,決定購買的數量,以菲律賓為例,洗髮精、
洗衣粉、牙膏、乳液等個人用品、咖啡、巧克力、飲品等零食飲料、甚至於泡麵
義大利麵醬、調味料等廚房食材也是小包裝當道。

台灣人的邏輯是量販包省錢,因為量大有折扣,但是對東南亞國家的人民來說
小包裝更符合他們的需求,因為他們可以買得起!受益於成熟的自動化包裝生產線
小包裝商品在包材的價格比瓶裝低,這代表商品的單位價格(unit price)也更低,
有助購買者的購買力(purchase power)的提升!

對於社會底層的廣大消費者而言,他們對小包裝與瓶裝的偏好大概是2:1小包裝商品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降低買到不良商品的風險,一次先買一包嘗試,如果評價很差
損失也會非常有限,就控制用量而言,小包裝代表最小使用單位,一個月需要買幾包
洗髮精可以精確計算出來,進而控制家庭支出。

對遍佈鄉間的小店(Sari-Sari Store)而言,2-3坪的小店面擺不下瓶裝,小包裝容易
陳列、不受高溫與潮溼的影響,不怕震動與擠壓,有利長途運輸與儲存。對製造商
而言,小包裝的低價可以與競品競爭、接觸更多潛在客戶,養成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與品牌忠誠度消費者所得上升脫貧後,會持續愛用該品牌。如果想要推出新產品,
小包裝也是非常好的試水溫工具。

雖然小包裝的好處很多,但是對於弱勢的本土廠商而言,沒有先進的包裝技術
與機器缺乏大曝光量的廣告與通路,使得小包裝的商機往往被跨國大公司所壟斷
特別是FMCG產品。小包裝大量使用帶來的水源與環境污染、垃圾危機與堵塞
下水道系統等後遺症也留給當地社會承擔。

小包裝商品的盛行與形成的經濟體系是東南亞的所得、通路、消費型態與商品
廣告交互作用的結果,事實上,在4-50年前的台灣,小包裝經濟也一度盛行,
只是現在隨著所得的提升與量販店的興起而式微。從整體層面來看,小包裝經濟
有益於消費者、通路與製造商,但是會對環境造成傷害,鼓勵回收與製造可以
快速環境分解的包裝,或許是未來小包裝商品的永續出路。

 


arrow
arrow

    web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