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ch 

從前凱文念MBA的時候,同學們談到產品如何製造與壓低成本時,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地說「交給亞洲
工廠代工」,而我們在報章網路上,也會看到某公司或工廠,因為打入明星產品的供應鏈而股價飛漲
對照Mr.6 這篇探討華人為什麼沒有世界級品牌的文章時,我們會發現,因為文化、傳統、教育、資金
規模與經營心態,華人似乎對品牌興趣缺缺,但是談到代工則是生龍活虎全身是勁,每年照慣例也都
會爆發搶單大戰,A廠從B廠手中搶過HP訂單,B廠從C廠搶到Dell訂單,C廠則是跳樓大降價流血從A
廠搶到Apple的訂單,走火入魔的結果是,搶到訂單的廠商不一定賺到錢,但是老闆往往從股價三級跳
中賺了一大票。代工是華人的天性與專長嗎?看起來好像如此,我們對於料件繁多,人工密集及彈性生產
的能力,已經遠超過歐美甚多,也總是能夠找到更便宜的原料及人工來源,同時不需要花太多錢在環保與
污染控制成本上,在原型機推出認證後,接下來則是漫長的costdown過程能夠一直地持續。雖然國外的
原廠及駐廠人員往往對料件的品質及強度有很嚴格的要求,還是可以賺到錢,而且一直擴充代工的版圖。

以軟體及行動裝置來看,現在手持裝置最強的iPhone與SNS王者的Facebook正巧都是純正的美國廠商
掌握品牌及技術API的關鍵,擁有龐大的市場與充裕的資金,台灣新創網路創業家,還要艱苦地自己成立
獨立網站嗎?還是乾脆隱姓埋名地幫這些領導品牌代工,製作各種app及行銷活動?這些事情可以見到
立即而明顯的現金流入,對於台灣創業家來說或許網站及程式的技術不是難題,但是行銷網站的技巧及資
金則普遍缺乏,也往往沒有網站行銷人員的編制,創辦人自己就是網站的推銷員與代言人,這其實不是正
規的網路創業模式,但卻也是無奈下的現實(某種程度來說,獨立網站就是自己打品牌,爭取網友的認同,
做app有大樹可以靠,網友們採用的門檻降低了,吸收會員變容易了) 

搞品牌賺不到錢,風險又高,之前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業務,讓自己遍體鱗傷,最後甚至要企業更名,聯想
併購IBM個人電腦及筆電部門,也是不如預期,反觀代工大廠如鴻海廣達仁寶,依然是活蹦亂跳,毛利雖然
年年被大廠削減,但是這些企業藉著靈活的採購及成本控管,仍然有辦法生存下來。在台灣網路創業這一塊
我們看到許多檯面上的績優網站逐漸轉向幫這些裝置或SNS代工或舉辦活動,或是想盡辦法讓自己網路上的
內容可以發佈到諸如像臉書之類的SNS網站。2010年我們還會見到台灣有大量的獨立新創網站出現嗎?還
是我們會看到一群新興的網路行銷及代工公司出現?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p.s. 其實不論是iPhone還是臉書app,創業家的程式還是自己的,營收也可以自己擁有或付出抽成佣金
(iPhone)跟傳統的代工(買方出錢,掛買方的牌子出貨)其實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凱文在此要講的概念是
代工與app製造者的公司及品牌幾乎很難被使用者重視,這點是相同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b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